全球化重构的时代已经到来
- Caifu Magazine | by Ann He
- CN
贸易战对全球贸易格局与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中美贸易战爆发一年多来,双方都受到了贸易战的深层影响。数据显示,被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对美出口量下降14%,贸易额减少180亿美元,占中国全年对美出口额的3%。美国对华出口则缩水38%,贸易额减少230亿美元,约占美国全年对华出口额的15%。
贸易战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格局?无外乎有两大重要机制:一是中美双方可以通过产业转移,来规避加征关税对成本的冲击;二是通过直接减少双边贸易规模来降低增量风险。前者可能导致中国的部分产业向其他国家转移,后一个冲击则是全球贸易收缩和经济紧缩效应。长期而言,贸易战不仅会从总量上,同时也从结构上改变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进一步加剧各国在价值链上的竞争。
当前,全球新一轮制造业转移已经开启,并可能持续数年,这一迹象从中美两国数据上看尤其明显。从中国出口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对美出口的下滑主要由对欧盟、东盟、墨西哥以及台湾地区的出口上升所替代。而从美国进口结构来看,对中国进口的下滑主要由从欧盟、墨西哥、越南、韩国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进口上升所替代。这其中部分来自于转口贸易,但很大一部分是产业外移的结构性因素导致。
根据越南官方数据,在对越新增直接投资的51个国家地区中,中国位居榜首,投资额占比达24.6%。中国也连续3年成为马来西亚制造业最大外资来源地。据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数据,2016-2018年投向马来西亚制造业的中国投资分别为47亿、39亿、197亿林吉特,占当年获批外国直接投资的17.2%、18.1%、34%。东南亚正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转入地。与此同时,中国产业也在做战略性调整和长期布局,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和研发领域的投资不断加强。2018年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到对外贸易总额的30.7%。而今年前5个月,尽管广东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0%,传统制造业面临9%至40%不等的下滑,但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逆势增长了1.8%,体现出产业板块重构和“升级化”趋势。
可以预见,无论中美贸易摩擦是否持续,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新配置、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板块重构等趋势都不可逆转,这将深刻改变国家之间贸易与产业分工的联系。
一是全球价值链贸易强度有所降低。近年来,虽然跨境贸易绝对值仍在增长,但在全球商品产出中的占比不断下降。麦肯锡报告显示,2007-2017年间,商品货物总额在全球价值链总产出中的占比从28.1%降至22.5%。在最复杂、贸易属性最强的价值链中,贸易强度的下滑尤其明显。
二是全球三大价值链区域性属性增强,全球化属性趋于减弱。201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先后有CPTPP(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EPA(日欧经济合作协定)、USMCA(美加墨贸易协定)以及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等超大自贸协定签署,区域属性更为凸显。根据WTO 的RTADatabase统计,截至2019年6月,向WTO 报备的总有效RTA(区域贸易安排)数量达474个。这些超大型RTA有以下突出特征:
一是中心国特征明显。尽管不同RTA 在内容方面有很大差异,但中心成员与其他成员签订的RTA 在某些条款规定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并由此形成了由中心成员国主导的不同模板。
二是RTA成为对外经济政治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有些RTA不仅是为了通过非歧视性的待遇增加成员之间的贸易量,还有政治诉求及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的考量。
三是排他属性和原产地原则。美加墨贸易协定的签订就进一步加强了北美三国的区域化程度,排他属性十分明显。
环顾全球,不仅仅是中美,日韩也出现贸易纷争,这是全球化演变进程中的“缩影”。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名将贸易制裁和关税作为常态工具,全球化正从一体化走向碎片化,进入到“分割存量蛋糕”而不是“做大增量蛋糕”的时代,竞争更趋激烈,摩擦更趋频繁,这将极大地考验各经济体的韧性。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注定将会成为全球的“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