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清洁的天然气是否已错过时机?

Caifu Magazine | by 阿兰•福赛斯
CN

马来西亚国有石油及天然气巨头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早就想投资110亿美元,在加拿大西海岸建设液化天然气项目,规划的上游资本投资和之后的扩建总投入金额更是预计高达360亿加元。

20170809 Natural 56

去年秋天,该项目终于获得联邦政府的有条件批准。之前,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一直积极寻求在当地兴建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包括提出为卑诗省当地的一个土著部落提供10亿加元的拆迁款(遭到对方拒绝),可是,项目终获政府批准之际,该公司对加拿大天然气项目的热情却已降温。

该项目于去年秋季获批,但自此之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推进西北太平洋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进度一直极其缓慢。该公司称全球液化天然气供过于求,价格低迷。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于2017年7月宣布,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将不再继续推进西北太平洋液化天然气项目。这意味着这个项目宣告流产。而卑诗省省政府的态度却有所变化,省政府曾表明他们希望进行进一步的使用费审查,不过这一变化可能为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项目获批又增加了新的变数。

去年项目获批之时,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吉姆•卡尔表示,批准该项目,并不意味着为所有能源项目开绿灯。其实,如上文所述,他根本就不必有这个担心。由于全球市场液化天然气供大于求,全球范围内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或者至少迫使液化天然气生产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非洲和亚洲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因为这些地方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初期资本投入和后续的运营成本都更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新项目已经开通,与西北太平洋液化天然气项目获批开发的时间正好撞车。

加拿大西北太平洋液化天然气项目发生了什么事情?据《财富世界》杂志2015年10月的报道,当时该资源项目被寄予厚望,卑诗省乃至加拿大都希望它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过去十年中,提交审议的项目有20个之多,可是到现在为止,连一个项目都没做成,甚至都还没有项目破土动工。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加拿大对生产企业者的监管要求很高,困难重重。即便获批,也须要先满足多达190个条件。

加拿大环境部长凯瑟琳•麦肯娜当时表示说:“我对这190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件充满信心,这些条件都有科学依据,由此我们将能够妥善应对最重要的环境影响,从而确保该项目以最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顺利实施。”

虽然今天的能源生产商深知环境成本必须考虑在任何项目当中,项目审批过程中一直对环保问题纠缠不休,令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可能已经坐不住了,为了通过严苛的环境评估,该公司已经苦等了数年之久。

几年前,哈金森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赫斯基能源公司就考虑在加拿大东海岸开发一个液化天然气项目,希望在俄罗斯气源不可靠的情况下着力开拓欧洲市场。

不过,该项目同样面临着非常严苛的监管负担。相反,赫斯基能源公司则把注意力转向了南中国海的荔湾天然气项目。

赫斯基能源拥有荔湾天然气项目49%的股份,这是位于中国(香港东南300公里)的第一个深水近海能源项目,其运营始于2014年。

2017年6月,赫斯基能源公司任命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吉姆•卡尔的前办公室主任珍妮特•艾妮丝莉为公司运营高级副总裁。公司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成为公司强有力的说客。在她的引领下,这家位于卡尔加里的公司将有游刃有余地应对好跨国加拿大政府机构在监管方面为能源公司设置的诸多障碍。

赫斯基能源公司在天然气储量丰富的蒙特尼和其他上游资产方面都持有股份,因此,在卑诗省海滨的二十个液化天然气项目议案中,该公司至少可入选为其中一个或两个项目的供应商。

诚然,液化天然气发展放缓,会让许多反对化石燃料开采的人欢欣不已,不过,事实上只有液化天然气才最有资格替代煤炭。

中国和欧洲在能源方面都想摆脱对煤炭的依赖,不过两者对能源的需求都很旺盛。维多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安德鲁•韦弗说,燃烧天然气比燃煤至少清洁五倍。韦弗如今是绿党领导人。尽管自己在这方面卓有研究,韦弗本人仍然对液化天然气持反对态度。

尽管如此,天然气储量丰富,而且即便是最顽固的反对者也不能否认它要比煤清洁得多。

就像运营石油业务一样,赫斯基能源公司和其他西方加拿大生产企业需要想办法将其资源输往亚洲市场,否则就只能继续向美国出口,而美国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预计会萎缩,因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开始大力勘探和开发国内天然气资源和煤炭生产。

加拿大前总理史蒂芬•哈珀在其十年任期之初曾表示,他希望将加拿大建设成为一个能源超级大国。当时,每桶石油超过100美元,这个想法绝非异想天开。

但是在2017年,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凭拥有丰富的自然能源这样的好运气是不够的。

澳大利亚的人口比加拿大少,天然气资源却要比加拿大少得多,这一点表明,地理位置临近利润丰厚的亚洲市场,远比资源丰富更有利。

如今,美国越来越依赖本国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并且力争在全球能源市场有所作为。在此情况之下,加拿大究竟成功摆脱对美国市场过度依赖,尚需拭目以待。

不过,时机的主动权可不是在加拿大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