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转向6大信号

Caifu Magazine | by Star
CN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今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些,但今年的关注度比去年高得多。

Policy

 

一是国内政策处于拐点期,市场对宽松政策的走向存在很大分歧。

二是国外贸易战处于高峰期,如何应对存在不确定性。

政策调整了什么?确认了什么?一切都藏在会议公报之中。

 

信号1:

首次用“稳中有变”定调形势

昨天的会议公报,罕见出现了“稳中有变”一词。此前4月份会议对经济的评价是“稳中向好”。

今年异于往常之处在于,中国经济遭遇一系列意外,比如贸易战冲击,P2P连环爆雷,实体经济供血不足,就业隐患也若隐若现。

会议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这“六稳”会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指挥部和核心目标,意味着稳经济的任务很重。也会出台针对性的举措,如“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信号2:

货币宽松≠“大放水”

此前,市场早有猜测,因去杠杆而收缩的经济政策会发生调整,大胆者更喊出又一轮放水又一轮宽松将至。

我们认为,这次宏观政策确实将变得更为宽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走“大水漫灌”的路,此次政治局会议依然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作为约束条件。会议强调“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去杠杆是为了防范风险,以前是单一目标,现在必须得考虑服务实体经济了,不能让实体经济断血。

 

信号3:

下半年减税降费仍可期待

关于宏观政策的另一个轮子——财政政策,会议公报写道:“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述更直白:“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关键词:积极!换言之,财政目前的作用“还不够大”。这意味着,在经历“央妈”和“财爹”的互怼后,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将在“扩内需和调结构”,下半年减税降费仍然值得期待。

 

信号4:

“铁公鸡”重出江湖

放水不往楼市引,那往哪里走?

会议公报给了提示,往基建走,“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出口受贸易战影响,不确定性高。消费,改变是个长期过程,不能立马显示效应。只能靠投资。投资分为房地产、制造业、基建。第一项房地产被PASS,制造业也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最后可选的能立马带动经济的,只有基建。

 

信号5:

一边“放水”,一边严控楼市

当中国经济出现下行苗头时,总有人去押楼市大涨。经济下行—刺激政策出台—货币放水—楼市大涨,这又是不断出现的历史惯例,以及历史惯例所形成的中国逻辑。前不久央行降准,很多人猜测刺激登台,莫不是房地产又要大涨?

但这次会议新闻通稿出现了一句惊心动魄的话:“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要知道,在过去,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文件,相关表述都是“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有没有“过快”这两个字,其内涵有天壤之别。 

 

信号6:

改革开放层面会有大动作

公报还有一句关键的话被很多人忽视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说白了,就是不能让经济往下掉。

强调“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都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对外部环境和外贸问题的重视。“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这句话的深意,值得我们期待。